收藏本站
 
审理民事官司法院用上测谎仪 变化"测出"说谎者
信息来源: 龙虎网报道 发布时间: 2011-4-22

本市某法院近日受理一起特殊民事案件:原告诉称遭到被告无故殴打,索赔1万元;被告则称,原因出于原告多次用502胶水堵其家门的锁眼。那么,“胶水堵锁眼”究竟是不是原告所为?法院委托有关机构进行了测谎。

      谁在说谎?法院用上测谎仪
      被告陆里海家住雨花台区某小区。他称,今年4月,他家防盗门的锁眼被人用502胶水堵了好几次,每次都要找锁匠开门。为找到“作案人”,他在门外装上了摄像头。5月13日上午,防盗门锁眼再次被堵后,他查看监控录像发现堵门锁的竟是与其曾在工作上有过矛盾的刘强。他拉刘去派出所,但刘矢口否认,双方便扭打起来。
      庭审中,陆虽向法庭提交了监控录像,但因光线昏暗,画面上的男子脸部模糊,只能依稀辨认轮廓。而刘否认自己就是那名男子。
      陆遂向法庭提出对刘强测谎的书面申请。在刘同意后,法院委托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心理测试中心对刘强进行测谎。

  生理指标变化“测出”说谎者
      9月11日,法官带着刘强来到心理测试中心。主测的专家王新猛先与刘聊了一个多小时的家常,并大概介绍了测谎的原理。王新猛告诉记者,这个过程可调适被测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心情尽量放松。
      测试开始后,王新猛将3条灰色布带分别绕在刘强的胸口、腹部、胳膊上,再把细小的线绕在了他的两根手指上。由此,其血压、皮肤电阻、呼吸、指脉的变化都会传输到电脑中。
      按照测试程序,王新猛开始发问:“你叫刘强吗?”“2008年以前你说过谎吗?”“2005年以前,你有过报复别人的想法吗?”“你报复过陆里海吗?”“你去过陆里海家吗?”“陆里海家的门锁是你堵的吗?”……
      刘强一开口,电脑屏幕上马上出现几条类似心电图的曲线图表,各条曲线分别代表仪器所测出的血压、皮肤电阻等数据。
      法院5天后收到测试报告,结论是刘强没有通过测谎测试。但刘强对于结论并不服气,坚称自己没有堵过陆家的锁眼。为此,法院要求王新猛出庭解释测谎结论。

  测谎专家出庭解释“准绳测试法”
      王新猛介绍,对刘强测试的方法叫做准绳测试法,主要由三类测试题组成:相关问题即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不相关问题即与案件无关的问题;准绳问题则是以被测人会说谎或很可能说谎为前提,提出与相关问题无直接关联但又有相似之处的问题。
      王新猛说,被测者在回答不相关问题时,思维过程简单,带动的生理反应也就较弱;在回答准绳问题时,思维过程会相对复杂,生理反应也会相应变强。而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如果被测者说谎,思维过程会很复杂,呈现出强烈的生理反应,强度会超过回答准绳问题时的反应;如没有说谎,带动的生理反应便会低于回答准绳问题时的反应。
      “在对刘强的测试中,‘你叫刘强吗’是不相关问题,‘2008年以前你说过谎吗’属于准绳问题,‘陆里海家的门锁是你堵得吗’则是相关问题。”王新猛说,他们正是通过刘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生理指标的变化,来综合判断他有没有说谎。

  测谎结果仅供法官断案参考
      记者了解到,目前,测谎技术大多用在刑案侦查上,测谎的结果也仅作为侦查工作的辅助手段。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有7种,分别是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而心理测试结论并不属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范畴。
      此案的主审法官表示,测谎作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测试手段,其结论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可作为法官判案的参考,对当事人也有一定制约作用。在本案中,刘强原先并不愿意调解,但在测谎后改变了态度。
      近日,在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刘强放弃部分索赔要求,同意陆里海支付医疗费5500元(文中当事人名为化名)。

  记者体验测谎仪
      提到测谎仪,不说谎的人觉得很神秘,说谎的人却觉得很可怕。日前,在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记者了解测谎的基本原理后,亲身体验了一次测谎过程。
      在测谎实验室,记者看到,测谎仪由一个连着数根电线的传感器和一台电脑构成。王新猛给记者的两根手指分别接上了细电线。第一组测试是数字问题,记者在一张纸上写下2—6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后,王新猛要求记者对“你写的是×吗?”这样的提问都回答:“不是。”
       王新猛要求记者放松,不要紧张,开始发问:“你叫××吗?”“你是女性吗?”……这是测试记者的基本生理指标。然后,王新猛就2—6之间的数字又对记者提问:“你写的是2吗?”“你写的是5吗?”……对于这些问题,记者都回答“不是”。
       在问完2—6之间的所有问题后,同样的测试又进行了一次。
      “你写的数字是不是5?”测试结束后,王新猛看着记者两次回答问题的生理指标图谱,笑着给出了答案。不错,记者写在纸上的数字确实是5。
       记者在电脑屏幕上看到,有两条曲线分别代表记者的皮肤电阻和指脉,在记者回答2、3、4、6这四个数字的提问时,曲线比较平缓,而在回答“你写的是5吗”这个问题时,曲线出现了较大波动。
       王新猛解释,科学证实,人说谎时会在生理上不由自主地出现变化,有些肉眼可以观察到,如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不自然的人体动作;还有一些生理变化则不易察觉,如呼吸速率和血容量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输出量增加;皮下汗腺分泌也会增加。人体的这些变化,测谎仪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
      “测谎仪的专业名称叫做‘多项记录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该心理测试中心主任张高文介绍,准确地说,“测谎”并不是测试“谎言”本身,而是测试心理受到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参量变化。所以,在实际运用中,测谎工作人员会拟出一些问题来刺激被测者。

  民事案件可适度使用测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测谎虽然主要运用于刑事侦查,近年来也已越来越多地使用到民事案件中。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心理测试中心每年受到的委托大约近百件,其中民事案件占3成。
      测试中心主任张高文介绍,随着测谎技术不断完善,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采用这项技术。在测谎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已有11个联邦巡逻区的9个地方法院承认测谎结果,36个州法院允许将测谎结果作为证据采信。我国的测谎技术起步较晚,对于测谎的组织、实施,判断等方面尚缺乏规范,广泛运用之前还需总结经验。
     “在我国,测谎结论作为证据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高文建议,有关部门应对测谎程序建立行业标准,从接受案件、准备、测试、评图、结论等环节,按照测谎技术特征构建测谎程序,并建立起编题设计技术规范。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浩说,测谎结果能否作为证据使用,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法学界对此素有争议。根据法律规定,测谎结论显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在一些案件中,测谎确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适度使用。如果双方当事人都同意,可以参考测谎结论,然后再结合其他证据及当事人陈述,进行合理逻辑推理。当然,法官如把测谎结论作为审案的参考,前提是要有其他证据能与测谎结论相互印证。

 

 

刷新】【打印本页】【返回】【关闭
公司简介  |  新闻中心   产品介绍  |  技术&培训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1 Polygraph.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永创科技 版权所有
京ICP备案:06021252号